活動總覽

「氣候任性,臺灣韌性」特展

科學傳播
活動日期 | 2023/03/30 - 2023/05/07 地點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氣候變遷展示廳(BF1)

科學研究已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當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氣候變得更加劇烈、任性,我們必須與極端氣候共存,找到與自然相處之道,展現臺灣的韌性。

這正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攜手共同推出「氣候任性•臺灣韌性」特展的目的,透過4年不同的展示主題,以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科普策展方式,讓更多的大眾認識臺灣科學家如何進行氣候變遷資料推估,讓國人深入淺出地知氣候其任性,找到適以韌性的因應方法與策略。
2023年以「序曲」揭開序幕,展示內容主要以氣候變遷報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為基礎,分析「臺灣面臨的衝擊、因應與調適」、介紹「臺灣氣候科學家的工作」、理解「氣候變遷推估與氣象預報的不同」及「氣候資料在地化的重要性」,透過生動的插畫、淺顯的語彙及多媒體互動展示,讓更多的人民了解政府的政策、科技研究成果及全球正在關心的議題。

展示分區

A區 與氣候共存氣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會配合時令節氣栽種農作物,依據季節冷熱挑選服裝。而為了有更舒適的生活,科學家們投注心力了解天氣與氣候變化,我們與氣候的距離隨著科技的進展逐步靠近?如何鑑古知今,追風、觀雲、識天……

B區 任性與韌性如果在全球減碳失敗最嚴重的情況下,世紀末臺灣夏季從130天增為210天,冬季甚至從70天變為0天,降雨型態趨向「乾愈乾、濕愈濕」降雨不均的型態,有什麼樣的調適方法及策略你我也可以身體力行,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找到與任性的氣候和平共處的韌性好點子。

C區 氣候變遷如何推估現在的科學仍無法精準的「預測」未來百年的氣候變化,但為了能夠因應未來氣候變遷可能的衝擊,科學家擬定了幾個未來世界可能走的溫室氣體排放劇本,再透過地球系統模式,利用超級電腦去模擬這些劇本下所推估的未來氣候,評估風險並擬定合適的因應策略。

SDGs領域類別

目標11 永續城市與社區 目標13 氣候行動 目標17 夥伴關係

活動訴求

科學平權、科學啟蒙、全民參與

活動類型

研討會/論壇/講座

主辦單位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國科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對象

社會大眾


聯絡窗口

劉子明

電話

02-81958745

Email

tedliu@ncdr.nat.gov.tw


活動成果

本活動最主要的目的與價值在於透過生動與淺顯易懂的文字、圖案、動畫與互動式遊戲,讓民眾能接觸與了解到臺灣氣候變遷科研的科學背景與精華成果,讓全球暖化的議題不再只是”全球”,更能讓民眾體會與了解到臺灣在全球暖化下的衝擊。本次活動雖為特展,但在特展結束後,仍會保留部分內容為常設展,其餘部分則作為巡迴展示的配件,讓錯過特展的民眾也有機會在其他地方看到。本次活動參觀人數共計19,104人次,超過今年1月氣候變遷展示廳過年期間參觀人數2倍。除展示的吸引力外,疫後觀光人潮及高雄市四月份大型演唱會帶動外地遊客有關。展示期間於假日提供30場導覽,共服務452人次。團體導覽12個團體導覽場次,共服務1,072人次。隨展活動辦理「聽到氣候變遷,你會想到什麼?」投票活動,共1,234人投票。AR濾鏡拍照:IG社群媒體宣傳:轉傳1,100次。

實際參與人數19,104

近期活動

回活動列表

聯絡我們

指導單位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台灣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中原大學物理學系、中華民國數學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成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家衛生研究院、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永續棧、臺灣海洋聯盟、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