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科學家-一日生活科學家
化學家都在實驗室中搗鼓些什麼?生活中只要扯到「化學」,似乎都打上了不健康、有害的標籤。要如何活用化學,讓生活更加安心呢?活動將以生活出發,認識生活中的化學。並破解食安留言,帶大家認識添加劑。最後,透過親手實驗,了解氧化還原的過程,認識化學家在循環科技、資源永續中扮演的角色。
SDGs領域類別

活動訴求
科學啟蒙
活動類型
工作坊/座談會/研習營
動手做實驗/實驗演示
主辦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
對象
高中生
聯絡窗口
謝富丞
電話
03-4227151#25342
ncusciedu@g.ncu.edu.tw
活動成果
感謝中央大學化學系謝發坤老師、高憲明老師、廖康廩老師今天帶來精彩的一日生活化學家活動,本活動響應聯合國的「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IYBSSD2022)。「化學」早就脫離傳統有毒有害的形象,因為生活週遭處處是化學。就連生物體內細胞運行的機制,主要都仰賴化學反應。緊接著高憲明老師拿出OTO餘氯測試液,原本接觸含有氯氣自來水的溶液呈現淡黃色,一丟入芭樂,竟然瞬間變回透明,象徵餘氯已被消除。但緊接著老師將自己的手也放入另一杯水中,竟然也顯示餘氯全部消失,好險老師趕緊補充,那是因為大家的皮膚上細菌都不少,氯都拿去殺菌了!下午壓軸的活動是半天的實驗活動。在廖康廩老師先為初入大學實驗室的高中生們細心講述實驗室基本守則之後,一場顏色的變化魔術秀就在此上演。今天登上實驗桌的是錯鹽化合物,這個大家族中隨著金屬離子的不同,錯合物的吸收光譜也會不同,因此能展現出不同的繽紛色彩,而今天大家要認識的,是釩跟鎳的錯合物。學生們邊認識眼前的實驗器材,邊跟著助教將溶液一步步混和、調配。最後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是隨著加入的溶液不同,呈現漸層色彩的試管列,真的非常漂亮!
實際參與人數27人
近期活動
聯絡我們
- 電話: 02-7749-6818
- Email: iybssdtw@gmail.com
指導單位
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台灣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中原大學物理學系、中華民國數學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成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家衛生研究院、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永續棧、臺灣海洋聯盟、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