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物課搬到教室外(瑪家國中)
把生物課(生態學)搬到教室外,近程目的除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之外;並經由行動學習,讓學生從教學過程中實際體驗生活環境,以「做中學」加深對課本內容的認知,累積其生態學知識;也因為離開教室(關燈、關電扇冷氣),而達到「減碳綠色教學」的目的。中程目標響應2022年「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 IYBSSD-臺灣系列推廣活動」;以增進國民對基礎科學與永續發展之間密切連結的認識,並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豐沛的基礎科學能量。遠程目標則呼應2030年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高度優先項目:保育陸域生態與淨水衛生教育。擬達成之教學目標如下:1.讓學生認識校園與生活環境常見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保育的相關知識。2.讓學生學會製作攜帶型手機顯微鏡與簡易型比重計,可隨時運用在生活當中。3.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0~400倍的生命世界,了解淨水與衛生的關聯。
SDGs領域類別
活動訴求
科學啟蒙
活動類型
動手做實驗/實驗演示
主辦單位
大仁科技大學 藥學系
對象
屏東縣瑪家國中學生
聯絡窗口
林泰榮
電話
915023065
li21125@tajen.edu.tw
活動成果
把生物課(生態學)搬到教室外,近程目的除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之外;並經由行動學習,讓學生從教學過程中實際體驗生活環境,以「做中學」加深對課本內容的認知,累積其生態學知識;也因為離開教室(關燈、關電扇冷氣),而達到「減碳綠色教學」的目的。中程目標響應2022年「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 IYBSSD-臺灣系列推廣活動」;以增進國民對基礎科學與永續發展之間密切連結的認識,並向國際社會展現臺灣豐沛的基礎科學能量。遠程目標則呼應2030年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高度優先項目:保育陸域生態與淨水衛生教育。擬達成之教學目標如下:1.讓學生認識校園與生活環境常見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保育的相關知識。2.讓學生學會製作攜帶型手機顯微鏡與簡易型比重計,可隨時運用在生活當中。3.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0~400倍的生命世界,了解淨水與衛生的關聯。
實際參與人數30人
近期活動
聯絡我們
- 電話: 02-7749-6818
- Email: iybssdtw@gmail.com
指導單位
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台灣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中原大學物理學系、中華民國數學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成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家衛生研究院、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永續棧、臺灣海洋聯盟、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