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ctonic and Geomorphic Drivers to Global Biodiversity
High biodivers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ctonic activity through well-understood processes of habitat creation through mountain building, topographic modification and topographic impacts on climate. However, tectonic processes and accompanying geomorphic surface processes can also lead to an increase in diversification rates through processes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Surface uplift and surface deformation occur through tectonic processes such as faulting and crustal thickening and changes in the Earth’s surface are modified through geomorphic and climatic processes. Surface change is time dependent with complex, non-linear responses that result in complex space-time patterns of habitat creation, fragmentation and recombination. Fragmentation leads to speciation and recombina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diversity. Prof. Sean Willett explores these concepts with a series of examples of specific tectono-geomorphic scenarios, documented with geologic and biologic data and quantified through newly-developed numerical models of coupled tectonics,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biological clade evolution and dispersion. Examples include mountain-building through convergent orogenic wedge formation (Taiwan, Italy), rif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rift escarpments (Madagascar), and strike-slip tectonics (Hengduan Mts, China).
SDGs領域類別
活動訴求
科學啟蒙、國際鏈結
活動類型
研討會/論壇/講座
工作坊/座談會/研習營
主辦單位
- Future Earth Taipei and Taipei Hub - IYBSSD@Taiwan - Center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cademia Sinica
對象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tonic activity and biodiversity through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rates.
聯絡窗口
Dr. Dolly Chung 鐘鈺鈞 博士
電話
27872536
dolly0105@gate.sinica.edu.tw
活動成果
在會議中,Sean Willett教授介紹了高生物多樣性與地質活動之間的關聯概念。會議的成果包括對地質活動如何影響生物多樣性模式的更深入了解。討論了以下主要觀點和成果:棲息地的形成和改變:確定了地質活動通過山脈建造、地形改變以及對氣候的影響在棲息地形成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這種理解為進一步探討地質過程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基礎。棲息地的破碎與多樣化:會議強調,地質過程不僅可以創造棲息地,還會導致棲息地的破碎。這種破碎過程被識別為物種分化的推動因素,因為孤立的族群適應其獨特的環境。與會者認識到,這種破碎最終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增加。地質地貌場景:Willett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示例來說明所討論的概念。這些示例包括在臺灣和義大利通過聚合造山帶的山脈建造、馬達加斯加的斷裂和斷裂懸崖的形成,以及中國的滑移構造在橫斷山脈中的表現。收集在這些地區的地質和生物學數據被用來支持提出的地質過程和生物多樣性模式之間的關係。
實際參與人數51人
近期活動
聯絡我們
- 電話: 02-7749-6818
- Email: iybssdtw@gmail.com
指導單位
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台灣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中原大學物理學系、中華民國數學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成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家衛生研究院、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永續棧、臺灣海洋聯盟、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