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續屏東募課共創教學工作坊
2023/02/06 - 2023/02/08


科普報報 2023-02-07
為鼓勵女性投入科學領域,破除性別造成女性參與科學研究的阻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2月11日訂為「婦女和女孩參與科學國際日」(簡稱「國際女性科學日」)。
201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A/RES/70/212號決議,宣布自2017年起,每年2月11日為「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國際日」(台灣簡稱為國際女性科學日)。以「促進婦女和女童充分、平等地参與科學領域的教育、培訓、就業和决策進程,消除對婦女的一切歧視,包括教育和就業領域的歧視,並克服其中的法律、經濟、社會和文化障礙」。聯合國制定各種國際紀念日的目的在於凸顯世界上普遍且亟待解決的問題或彰顯特定議題的意義,例如國際喪偶婦女日(6月23日)、世界水日(3月22日)、國際和平日(9月21日)等等。而透過這些紀念日的制定,聯合國邀請會員國及所有聯合國組織的成員透過政府或民間的力量制定政策、辦理活動以實際推進該議題的社會改變。
台灣自2017年起,政府與民間也合作響應此一紀念日,2018年的國際女性科學日前後,全台各地多所大學、高中合作以各種形式展現在地女學生的科技能力,且不只在都會區,包括彰化、澎湖等地也都有相關活動。但在該節日之前,台灣即已存在為數不少的女性科學從業人員,2008年開始頒發的「台灣女科學家獎」、透過頒發傑出獎及新秀獎鼓勵科學相關行業的女性。而近年也開始形成活躍的社群,例如2011年成立的「台灣女科技人學會」。這些都證明台灣的科技女力正方興未艾,期待透過國際女性科學日的推動,使台灣女性能更自由地在受教育過程中選擇興趣與志向、進入科學相關領域職場能更自在發揮所長。
摘自: https://women.nmth.gov.tw/?p=20027
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台灣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中原大學物理學系、中華民國數學會、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國立中央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成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高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家衛生研究院、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逢甲大學綠能科技暨生技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灣永續棧、臺灣海洋聯盟、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